一、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1.启动《黑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开展《黑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修订的前期准备工作。
2.做好制定《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前期工作。
二、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
3.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专利工作指导。继续实施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提档升级”计划,促进无专利申请的高校、科研院所申请专利,专利申请较少的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有较大幅度提升。
4.推进版权示范单位和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哈尔滨市平房区动漫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级版权产业示范基地。
5.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修订农业地方标准30项;做好工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制定工业地方标准15项。
6.加快我省高校装备制造、煤电化、现代农业、新药制药和中药制药5大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引导高校与我省其他优势行业建立工程技术研发平台,推动高校和行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
7.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推动民用飞机、民用航天、船舶产品及配套设备的研发与创新,支持激光、红外线等关键技术领域发展,在军民结合高技术领域努力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各级技术中心建设,省级技术中心增加10家。
8.进一步提高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大田作物类植物新品种的申请与授权数量。加强马铃薯、油菜、杂粮等类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提高其植物新品种的申请、运用和保护水平。
9.鼓励和支持林业植物新品种培育和申请,扩大林业植物新品种的申请范围,提高林业植物新品种的申请与运用水平,加大执法力度,有效保护植物新品种权利人合法权益。
三、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和转化
10.加大企业专利工作力度。继续深化专利优势企业创建工作,认定30家专利优势培育企业、20家专利优势试点企业。
11.推动金融机构依法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的信贷产品创新,鼓励和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多种模式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2.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对查实的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企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对外贸易经营资格。
13.强化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权企业的处罚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将屡犯不改者列入“黑名单”,永久取消其参展资格。
14.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继续开展打击专利侵权和制售假冒专利商品专项行动,坚持经常性执法检查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及时受理举报投诉,提高查办案件数量和执法效率。
15.进一步提高商标监管能力,建立商标长效监管机制。选择比较集中的较大经营场所的家电、服装、鞋、箱包等部分商品,推行“商标授权经营制度”,提高商标行政执法效能,依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
16.加大版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侵权盗版行为。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版权执法工作机制,重点开展针对软件、互联网领域侵权盗版的专项治理行动,做好大要案的查处工作,曝光典型案件,警示不法分子,教育社会公众。
17.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案件的侦破力度。对侵犯知识产权的大要案件,实施精确打击、重点打击和全程打击,打掉摧毁一批违法犯罪团伙和网络,彻底捣毁犯罪窝点,严惩首要犯罪分子和幕后组织者、策划者。
18.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遏制严重侵权行为。依法妥善审理各类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重点打击假冒、盗版行为和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严重侵权行为,有效遏制侵权势头。
五、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
19.推进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化管理,逐步提高科技攻关项目的知识产权产出率。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时,重点向能够产生知识产权的项目倾斜,将知识产权作为科技立项、项目验收和成果评价与奖励的重要依据。
六、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20.深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充分发挥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12330”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公益电话的作用,及时受理举报投诉,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服务。
21.深入开展专利分析和预警工作。建立专利预警分析平台,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开展专利预警分析工作,形成预警分析报告,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七、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22.加强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队伍建设。实施支持专利代理机构培养专利代理人和支持代理人执业的相关政策,加速发展专利代理机构和代理人队伍。
23.完善知识产权人才的职称评定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人才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24.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断增加专业审判庭、合议庭的数量,通过积极开展审判调研、裁判文书评比、法官论坛等培训活动,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养好、道德水平高、司法理念先进、审判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法官。
八、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25.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将《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纳入“六五”普法宣传,精心组织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等重大宣传活动,及时报道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作取得的成效,曝光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26.广泛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整合资源,努力形成有重点、分层次、覆盖全省的知识产权培训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进党校、进机关、进高校、进院所和进企业“五进”活动,推进知识产权普及教育。